当前位置: 主页 > 观点 > 内容页

“南麒北马”续佳话 一展“做派老生”风采

2023-08-15 03:09:54 来源:文汇报


(资料图片)

周信芳(右)与马连良合影,摄于上世纪30年代。(上海京剧院供图)

■本报记者 王筱丽

96年前,在上海天蟾舞台,“麒麟童”周信芳与“四大须生”之首马连良首次同台演出,一演便是两个月,轰动全城。一位是海派宗师,一位是京派巨匠,此后时有互动的二人为京剧老生流派和京沪两地的京剧艺术交流奠定了基础。为续写这段菊坛佳话,上海京剧院与北京京剧院携手,将于九月初举行“南麒北马艺千秋”系列演出。昨天下午,一场特别的分享会在天蟾逸夫舞台·蟾空间举行,众人共同追忆心中的大师。

京剧舞台上老生流派众多,说到代表人物,离不开“南麒北马”,两人的学艺生涯、成名道路、演剧思想、人生际遇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后来,周信芳成为上海京剧院的第一任院长,马连良成为北京京剧团的第一位团长暨北京京剧院奠基人,京剧“麒派”艺术在上海传承发扬,北京也成为“马派”艺术的重镇。“‘麒派’雄浑苍劲,‘马派’洒脱飘逸,迥然不同又各现异彩。”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表示。值得一提的是,马连良与上海缘分颇深,自上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末,他在沪共演出了近30次,有时候甚至要住半年之久,为方便演出还曾考虑在上海置业,而“马派”二字更是最早见诸于上海报纸。

在分享会的现场,一张周信芳与马连良的握手照片引人注目,彼时二人正值30多岁的风华时光,虽已各自成名,但依旧精诚合作。“为何你们的生意比其他剧院好?”1927年在上海演出的后台,有媒体这样询问马连良。马连良给出回答:“我们争的就是一口气!”据马连良艺术研究会行政总监、马连良嫡孙马龙介绍,当时京剧老生之间同台演出的情况并不多见,谁唱压轴、谁唱大轴也常会引发争论,但周马两人并不介意,双峰并峙,互相衬托。在马连良之女马小曼的记忆里,周信芳与马连良以兄弟相称,“周先生到家里来做客,他们谈论的都是戏,艺术就是他们的生命”。

周信芳与马连良第二次的合作同样震动菊坛,那是在1933年的天津,两位大师在春和大戏院联袂演出《借东风》等剧目。演出前,春和大戏院老板孟少臣特地借了理发店的转灯,在里面写上二人的名字并挂在戏院门口,以这样别出心裁的方式打出双头牌演出广告。

此次系列演出,“麒派”与“马派”传人将延续前辈艺术家的合作佳话,不仅有陈少云、朱强领衔的《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传统名剧《战长沙》,也有年轻演员带来的流派经典《徐策跑城》《春秋笔·杀驿》以及合演大戏《一捧雪》。作为当今“麒派”的领军人物,今年已经75岁的陈少云还将在《战长沙》里“扎靠”。在他眼中,周信芳传递给后辈的不仅是舞台上的累累硕果,更是一种深厚的演剧精神,“‘麒派’艺术是博大的、精妙的、创新的、发展的,希望更多年轻人站在我的肩头,一步步往前走,让始于两位先生的‘南麒北马’合作能够代代相传”。

“从表演意义来说,‘麒派’与‘马派’是最能够代表京剧艺术特色的流派。”“马派”表演艺术家朱强表示。在他看来,戏曲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麒派”与“马派”将以念白和表演为主的“做派老生”的风采演绎得淋漓尽致。“唱具有韵味,做同样值得细究。”朱强观察到,如今无论是在舞台还是学校,“做派戏”呈现了式微的趋势,年轻一代对演技的咂摸也有待提高。“希望系列演出可以让更多人关注‘做派老生’,演员传承、继承好基本功,才能够实现京剧艺术的完整表达。”

“南麒北马艺千秋”系列演出将于9月1日-3日登陆天蟾逸夫舞台。

标签:

发展
Win10怎么玩扫雷 Win10电脑的扫雷设置方法 w10系统怎么玩扫雷
许多小伙伴在使用Windows7系统的时候,最喜欢玩的就是Win7自带的扫雷了
湖北一人接受调查
湖北一人接受调查
桂黔民众庆瑶年 推动 “南丹·荔波·环江”旅游跨界融合发展
中新网河池8月14日电 (林浩 王怀玉)“随着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