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观点 > 内容页

全球微头条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演了上百场 剧作家罗怀臻解读“出圈”密码

2023-04-03 08:56:09 来源:东方网


【资料图】

今年3月,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美琪大戏院再度开演。一部红色戏剧演了上百场,为什么还会受到观众的追捧?日前,由杨浦区图书馆、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从融合到出圈,红色戏剧的动人之处”主题讲座,著名剧作家罗怀臻讲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淮剧《寒梅》、京剧《换人间》等一系列爆款作品的艺术创作历程、台前幕后的故事,解读这些作品的“出圈”密码。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首演四年多来,已经演出了400多场,这在中国舞蹈界、在中国的舞台艺术界都是极其罕见的。上海歌舞团为此组建了四个组别的演员“风”“雅”“颂”“韵”,分成两支队伍,一支队伍在上海驻场演出,一支在全国巡回演出,仍然是一票难求。

《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创人员大都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为何该作品还是体现出老上海的城市特色?

罗怀臻说,他们是带着艺术的眼光来看上海,他们从上海人习以为常的东西里看到了独特,看到了风情,看到了美感。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比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更上海”,舞剧剧本对电影场景做了三个必要的改变:一是把情报交接的地方改成了旗袍店,繁华处反而最安全,同时也有利于展示日常生活;二是把男主角的工作场所从家庭式的小杂货铺变成了现代都市报馆,身份也从杂货铺老板变成报馆职员。报馆是一处工作场所,也是一处人性丛林,随时可能发生危险,谁都是监视者同时也都是被监视者,这是电影里没有的,是需要剧作者提供的戏剧环境;三是把石库门、弄堂打开,开放给现在的观众看,让观众看到了他们的生活,这都是让作品“更上海”的要素。

罗怀臻认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价值观上出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三江汇流”现象,中国古代文化传统、西方现代文明传统和中国革命文艺传统三个传统融合在一起。他表示,中国革命文艺传统不是概念化的主旋律和说教,是超越个体和家族而奋斗的理想主义,比如大家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听《黄河大合唱》会感动,会被唤起一种莫名的激情,这就是革命文艺传统的审美渗透。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的价值观具有当代性,克服了脸谱化、概念化、道德化,更人性,更现代。

“改编一部作品,需要忠实于它的价值观和样式感。”罗怀臻表示,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就是要把古代的故事讲给现代人听,把革命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把中国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把现在的故事讲给未来人听。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剧作家罗怀臻的讲述中,读者现场感受到红色文化在新的时代内涵中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

标签:

发展
天天热讯:百利班登录平台
(资料图)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百利班登录平台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那里的老师基本上都有
速读:贵州广电网络电视只显示小屏幕不能全屏播放(贵州广电网络电视)
(相关资料图)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贵州广电网络电视只显示小屏幕不能全屏播放,贵州广电网络电视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
天天速递!《草虫村教案》
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草虫村教案》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资料图片仅供参考)1、1.正确读写